眾說周知,飼料中含有大量豐富的營養物質,極易受到霉菌的污染而發生霉變。霉菌毒素污染一直是飼料安全的一大患, 飼料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后,不僅影響其適口性,降低動物采食量和飼料營養價值,而且由霉菌產生的大量次級代謝產物霉菌 毒素,危害極其嚴重,會導致豬生產性能下降、免疫功能抑制和繁殖機能障礙,甚至引起死亡,令豬場遭受直接的經濟損失。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影響飼料安全的六大霉菌毒素。
一、霉菌毒素的由來
說起霉菌毒素首先想到玉米,其次還有豆粕、麩皮、小麥、魚粉等原料在一定條件下均可產生霉菌毒素。
霉菌是多細胞微生物,以孢子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爛植物中。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經由空氣、水及昆蟲傳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觸到破裂的種子,孢子迅速萌發,便可明顯看見發霉的現象。
二、霉菌的種類以及危害
霉菌從廣義上大致分為兩類:
一種田間形成的田間霉菌;
另一種是儲藏過程中形成的倉儲霉菌。大多數霉菌最適宜的溫度25—30℃,但是在0℃以下或者30℃以上毒力減弱,相對濕度65%以上均能夠生長繁殖。
豬對各種霉菌均十分敏感。

01
黃曲霉菌毒素
主要侵害動物肝臟,導致肝損傷。肝臟是動物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受損之后直接造成動物機體的免疫力低下、抗病力差,打了疫苗不產生抗體。所以也有相關專家把霉菌毒素稱之為免疫抑制病。肝臟也是一個造血儲血的器官,受損之后,會出現貧血、黃疸,毛孔出血,被毛粗亂,消瘦。
02
玉米赤霉烯酮
主要擾亂機體內激素的正常分泌,典型的母豬假發情;公豬雌性化。
育肥豬出現水門腫脹、直腸脫;
懷孕母豬出現流產、死胎;
哺乳母豬產下的小豬均勻度差、個體小、畸形胎(如“八字腿”),產奶量下降、奶水差、仔豬抗病力差(如易拉。;
03
T2 嘔吐毒素
主要侵害消化道,典型的出現嘔吐現象,采食量下降甚至不食。
04
赭曲霉毒素
主要造成腎臟損傷、腎臟是機體的代謝器官、受損之后、引起機體代謝機能紊亂、誘發便秘或者腹瀉。
05
煙曲霉毒素
主要侵害肺臟、造成呼吸道(如咳嗽喘氣)的發生。
06
麥角新堿
主要侵害神經系統、出現神經癥狀(如走路搖搖晃晃)有的出現后肢癱瘓,有的出現干耳朵、干尾巴。
霉菌毒素嚴重影響動物生產。常見的霉菌毒素有:黃曲霉素B1(AFB1)、嘔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ON)、赭曲霉素(OTA)、煙曲霉素內毒素和麥角堿。各種霉菌毒素對動物機體的危害如圖所示。
圖1 霉菌毒素對動物機體的危害
2018最新霉菌毒素衛生標準的原料污染情況通報
最新的霉菌毒素檢測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范圍收集了飼料樣品240份,其中包含有配合飼料、飼料原料、玉米、麩皮等;樣品主要來源為華東、華南、華北和華中地區,華南地區。今年的霉菌毒素檢測結果有以下幾個特點:
01
黃曲霉毒素超標增加
2018年樣品黃曲霉毒素B1污染情況,雖然目前污染程度還相對較輕,但與去年相比污染程度有加重的趨勢。
2018年新發布的飼料衛生標準對飼料及飼料原料中的黃曲霉素含量限量有了更加細致的分類,但限量濃度與前標準沒有太大變化。
2018年檢測樣品黃曲霉毒素B1平均含量為14.8μg/kg,較2017年同期增長了160%。黃曲霉毒素B1超標情況較同期也有所增長,超標率增加了4-6%。
02
玉米赤霉烯酮超標大幅度增長
2018年玉米赤霉烯酮超標情況明顯加重,飼料中玉米赤霉烯酮超標情況由去年沒有超標樣品躍升至今年12%的超標率;玉米樣品超標率也較2017年同期增加了8%。
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樣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程度有所加重,另一方面,新的飼料衛生標準對飼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限定更為嚴格,豬配合飼料由原來的500μg/kg限量降低到250μg/kg,母豬和仔豬配合飼料更是降低到100μg/kg和150μg/kg。
03
嘔吐毒素含量略有下降
2018年飼料衛生標準的發布,首次對飼料原料中嘔吐毒素含量作出明確限量為5mg/kg,高于此前的1mg/kg,因此玉米、麩皮等飼料原料超標率有明顯降低,飼料中嘔吐毒素限量維持原標準,超標率變化并不明顯。
2018年樣品的嘔吐超標率為8%,與201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1%,飼料超標率為14%,較2017年同期下降了6%,2018年上半年玉米樣品沒有出現超標情況。
三、霉菌毒素的飼料衛生標準
 
|